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发展养老事业,守护最美“夕阳红”,是国事是家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养老服务领域必须贯彻“坚持系统观念”这个重大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下足功夫,强化系统集成,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养老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协同高效。
统筹好居家、社区和机构的关系
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互相嵌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一是发挥养老机构专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行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分级服务,建立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清单,将机构养老专业化服务能力延伸到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中。二是加大居家养老支持力度。采取家庭补贴、税收减免、照料假期等措施,减轻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的负担。优化家庭养老环境,强化家庭养老功能。鼓励养老机构为居家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提供家庭护理床位,推行各类互助计划,提高居家照护能力。三是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以步行15分钟左右的路程为服务半径,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动新建居住区按标准配建、老旧小区按标准补齐养老服务设施,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等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送上门和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统筹好农村和城市的关系
2023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发展城乡养老服务联合体。一是整合农村养老服务资源。对各地养老照料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志愿者以及其他各类服务供给主体,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摸清家底,明确各地的优势、特色和不足,有针对性地予以整合提升。二是树立“城乡共治”理念。建立城乡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管理中心和统一调度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对各部门涉老数据的共享交换、整合集成,形成养老服务资源、老年人口分布与服务需求清单,实现养老服务互联互通和无缝对接。三是补齐医养融合短板。建设“县域医共体”,推动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扩建一批医养结合服务设施,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因地制宜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解决农村老人就医和护理照料难题。
统筹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关系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事业带动产业、产业促进事业的良好格局。一是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责任关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强化政府在养老服务“兜底线、保基本”中的重要职责,发挥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中的协同支持作用,明确家庭和个人在养老中的第一责任,更好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二是推动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和供给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支持开展公益普惠养老服务,引导国有企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建设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开拓文化、健康、制造、金融等细分银发产业的新路径。三是发挥好康养产业联合会引领作用。进一步搭建康养企业合作交流的平台,带领康养企业整合资源、加强协作、规范标准、完善功能、提升质量,对接京津优质养老资源,优化康养产业布局,助力我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好当下和长远的关系
既要解决当下较为紧迫的人员需求、适老化改造等问题,又要考虑顺应科技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谋划布局。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养老护理专业中、高职学生入学奖励和免学费政策,对养老从业者有针对性地实施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强化从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完善养老职业、职称评定和薪酬体系,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归属感。二是着力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与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让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更加安全方便。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支持老年人参与文明实践、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提高老年人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三是大力发展智慧康养产业。加强老年人专属智能终端产品的开发设计,满足老年人所需的“六助一护”(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助急和护理服务)等个性化需求。研究制定智慧养老产业服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智慧康养产品、服务推广目录,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
统筹好整体布局和执行落实的关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是增强政策执行的刚性约束。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和考核考评体系,加强日常督促督导,努力解决难点问题,形成上下贯通抓落实的合力。二是强化要素保障。统筹土地、设施、人员、资金、财政、税费等基本要素,进行系统设计与科学精算,出台精准支持政策,使基本养老服务要素成本降低至老年人可承担、经营主体运营可持续的水平。三是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本届省政协社法委持续关注推动的重点议题,围绕政策落实情况深入开展视察考察、专题调研和民主监督,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发挥委员法律宣讲团桥梁纽带作用,多方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反映群众诉求,让养老服务与老百姓的需求贴得更近,让养老服务更智慧、更精准、更暖心。
(作者系河北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